想做你的镜子: Artist Statements

2013年08月10日 - 2013年09月11日

王浩然: "情绪肖像"

卜以思和王浩然都对身份、记忆和语言感兴趣。 这个作品部分的潜在涵义是,对于非语言交流的兴趣以及对于被认定的社会规则的渴望。

这些照片描绘了在家庭或商业人像摄影工作室中非传统的情感交流,如愤怒、悲伤、绝望,厌恶,狂喜。为了创作情绪肖像,我们在香港建立了一系列暂时性的摄影工作室。勾引人们对19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全家福影楼”的回忆。受试者参与了照片的环节,被设计用于模拟(和在某些情况下引起)的一系列感情。

通过自主和外部干涉,这些对象从事表演培训、可视化练习,导演,刺激面部动作响应来实现所需的情感状态。一些被要求隔离只扭动脸和上半身的一部分肌肉来配合他们通用的情感标记; 一些则更简单地要求他们切碎洋葱或将一片苦瓜放在舌头下面; 其他人情感化地转述回忆的细节。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图片旨在扩充肖像工作室的媒介,收编了描述人类经验的全方位情感。

卜以思: "情绪肖像"

卜以思和王浩然都对身份、记忆和语言感兴趣。 这个作品部分的潜在涵义是,对于非语言交流的兴趣以及对于被认定的社会规则的渴望。

这些照片描绘了在家庭或商业人像摄影工作室中非传统的情感交流,如愤怒、悲伤、绝望,厌恶,狂喜。为了创作情绪肖像,我们在香港建立了一系列暂时性的摄影工作室。勾引人们对19世纪80年代流行的“全家福影楼”的回忆。受试者参与了照片的环节,被设计用于模拟(和在某些情况下引起)的一系列感情。

通过自主和外部干涉,这些对象从事表演培训、可视化练习,导演,刺激面部动作响应来实现所需的情感状态。一些被要求隔离只扭动脸和上半身的一部分肌肉来配合他们通用的情感标记; 一些则更简单地要求他们切碎洋葱或将一片苦瓜放在舌头下面; 其他人情感化地转述回忆的细节。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图片旨在扩充肖像工作室的媒介,收编了描述人类经验的全方位情感。

史晶: “三时”系列

这系列作品是OV画廊12月展览“一天的剩余”的续集,以佛教密宗时轮教法的“三时”空间,解读我们以及我们的现实为主题。
由伽利略,爱因斯坦和门措上师的画像引出时轮教法及“三时”这个贯通多个文化层面的时空理念。
时轮教法认为,“一切众生都在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密界之中,于三轮表示‘三时’”。而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首先重视时间,从时间的角度研究宇宙,研究人体生命。
尽管常以神话的语言表现,佛教意义上的时间却同时包含了微小和庞大的概念,例如“刹那”的概念,粗略地对应于一秒的1/75,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可能有 900个实例的开始和终止。重生和死亡反复出现在“三时”的概念中,意指佛陀入灭后的三个阶段,他的教化和影响慢慢下降,直到最终他毫无影响,之后下一世 的佛陀诞生,拯救众生。
门措信奉“三时”,而伽利略带给欧洲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宗教到对宇宙玄妙的理解再延伸至一个由科学法则主宰的地方。因为他的日心说,他锒铛入狱。不过,更 著名的是他的相对论,即物理定律,在任何情况下物体以一个恒定的速度移动。例如一艘船以恒定的速度在平静的海面上航行。在这种情况下,他说,位于甲板下方 的乘客意识不到船是在移动或静止—正如我们感觉不到事实上地球是绕着太阳以每小时108,000公里的速度运行,因为那是匀速的。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探索了重力对空间和时间的影响,例如引力时差扩张——事实上放在不同高度上的特殊钟表最终会显示出不同的时间。另一个例子是引 力透镜,一个星系团或黑洞会产生很大的引力,通过阻挡或折射光线,扭曲了在它后面的行星的外观。当观察者,黑洞和行星在一直线上,产生了“爱因斯坦环”, 类似月食的效果。而当观察者,黑洞和行星并不以一直线排列时,“爱因斯坦十字架”这一效果产生,像是通过一个多棱镜看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会以重复的形式 同时间出现。
借用了一个类似的方法,史晶将LED灯接在画框上,来创造一幅作品同时呈现三种不同图像的效果。当观众变换他们的位置,各种各样颜色的光源投射在画面上, 一个新的图像产生了。“三时”站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会带来不同的想象。从健康到略显疲态到几乎消失不见,如同佛教的影响那样从强变弱最后消失。
史晶通过他独特的绘画方式以及理念 ,改变绘画本体的基本结构(三度空间加上时间),从而使我们在时轮中的存在变得显而易见,现实世界的成,住,坏,空规律一览无遗。
史晶的画弯曲了空间带来一个特别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重新看到一个被时轮影响而弯曲的自己。
“新月”和“从尤里加加林到杨利伟,“参考这个时代的太空旅行,人类的野心,粉碎了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神住在天上的想法。相反,太空中满是岩石块或燃烧的火球”。史晶关注这些现象,以及它们的变幻无常。
月亮时而大,时而小,同时小行星也在不断变化,当我们用胶卷摄取它们的时候,他们已经存在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 。在这些漂亮石头的灵魂中也隐藏有危险的一面——它们可能会撞向地球,以中生代风格使某物种灭绝。所有这一切带我们回到史晶作品有趣的领域中,即尽管有着 科学的卓越进步,人类的存在的问题还是留给了哲学家。
E-4 10PS展位
滨海湾金沙会展中心
海湾道10号
新加坡

王韬程: "肖像练习"

一个系列5张作品

去年(2011)我致力于完成“肖像练习”,其中有一些作品,你可以通过背面的光源投射装置来看到人物。这次我想要使用一项新技术。

所以我使用自己最新开创的技艺——丝绸包装: 首先我在第一层丝上画一个肖像,放置在混合着明矾液体的宣纸上, 待一周后, 将它们粘到一个手工制作的信封上。这个信封里面,有一个数码印刷的肖像,但你根本看不见它。以上的这些用另一层半透明的丝绸包裹, 然后我也在这层上面画。这是我第一次使用这个双层丝这个技艺,从作品中描绘的图像, 到用来描绘它们的材料,没有一样东西是单独存在或独立的。

概念:
整个西方艺术史的进程中,就绘画和雕塑来说,肖像一直在形式方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过去,在亚洲国家中最重要的艺术实践就是山水画,这需要技巧和精神。在肖像中,我们关注图像是什么, 我们如何用三维透视创造一个图像。但山水画并不在意什么是图像,而它更感兴趣的问题,比如“图像在哪里”,因此它强调的是 第二和第四维度的过程和时间的观念。在本系列中, 我使用很多件丝绸一遍遍地包装。像丝一样半透明的纸不仅给出了一个神秘的质感,更重要的是我如何使用材料来解决作品尺寸的问题。一层,又另一层, 它们不再是画笔了, 它们是你可以看的到和触摸的到的材料, 我将它们包装入那些笔触应该驻留的地方:他们是西方或东方的吗?他们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 它们被有目的性地被制造,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呢?你可以注意到,我是以很强的设计感和装饰感来画这些丝绸。我想称呼它们为装饰品。

我选择了5名男性作为对象: 他们是生活和工作在欧洲的年轻的一代艺术家。对我来说, 它们代表着许多不同的媒介和领域。当代艺术实践。然后我以一个相当现实的方式画他们——你也许会将它们与前苏联画家的技巧相比较,同时也会同在清朝宫廷工作的意大利和法国画师类比 。

吴高钟: 关于"镜框" "镜子"作品

今天的生活现实变得荒诞而本末倒置,生命原初的梦想和期望在今天的现实中变得滑稽可笑。在《镜框》这组作品里,我用这种荒诞的逻辑进行工作。把镜框和镜子的边框作为工作的核心,竭尽全力。而本该是美好的、理想的画面却变得随意、廉价和虚无。呈现出一个貌似美丽的假象现实和一种精神的荒芜。

——吴高钟 2013、7、20

郑文昕: "关于我最近创作的绘画"

我内心一直存在着危机感。不是末日恐慌,我感觉从个体周遭的实体空间到意识空间都在不断被某种外在能量异化和侵蚀。而扩充内在能量的方式就是主动认知自身,认知这个世界。外部空间对私密空间的侵蚀和产生的矛盾是我创作的出发点,这种表现语言跟影像有很大区别!我相信驱动我创作的主导能量除了自己还有某种自然力的配合。

 
Top ▲Top ▲